智慧管廊

  • 智慧管廊就是城市地下管道的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和监测系统实施规划、统一设计建和管理,便于各个系统的管理和维修,可以有效杜绝由于个别系统的故障,给路面造成的破坏,也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施“生命线 ”。

  • image.png

建设背景

在发达国家, 城市综合管廊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系统日趋完善的同时其规模也有越来大的趋势。早在1833年,巴黎为了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和提高环境质量,就开始兴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此后,英国伦敦、德汉堡等欧洲城市 也相继建设地下共同沟。 1926 年以来,日本 、俄罗斯、西班牙 等国开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如今,建设供排水、热力燃气电通信广等市政管线集中铺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准之一。

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综合管廊将正式进入轨道,综合智能城市管廊,即在综合城市管廊隧道中,通过智能设备,起到对各个系统的智能检测,通过物联网或互联网,系统将搜集到的信息自动进行分析并传输到主控制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避免管廊各个系统出现故障,同时在综合隧道中,智能系统监测信息各个系统共用,各取所需的信息,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真正做到一个智能系统可以多个不同系统共用。

发展现状

我国的地下管廊建设起步相对较晚, 但仍在一段时间内未能大面积推广 ,其原因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技术而是意识、法律以及利益纠葛所致 。综合管廊建设的一次性投资常常远高于管线独立铺设的成本, 如果综合节省出的道路地下空间、每次的开挖成本对道路通行效率影响以及环境破坏来看 ,综合管廊的成本效益比显然不能只看投入多少。

近几年 ,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2013年以来先后印发了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根据测算,未来地下综合管廊需建8000公里 ,若按每1.2 亿元测算,投资规模将达 1万亿元。

建设理念

智慧感知:运用先进的传感和传输技术,全面感知管廊关键信息,对影响管廊正常运转的事故进行预警,实行超前控制。

智慧管理:利用云计算、虚拟现实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统一的智能监管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提高运维效率。

智慧决策: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结合逻辑关系模型,萃取其中的有效信息,为运维决策提供有效辅助,提升管理水平。  

智慧管廊系统构架

智慧管廊系统主要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系统、预警与报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等几部分组成。 

系统建立基于物联网的“管、控、营”一体化的智能管控系统,从数据采集、通信网络、系统架构、智能联动和综合数据服务等方面的设计,解决了管廊监控与报警建设中存在着内部干扰性强、使用单位多及协调复杂的根本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提升了管廊基础设施、环境和设备的恢复效率,进而实现了监控中心应用“五大系统,一个平台,一根光纤,一组基站”即能对管廊内部设备的远程管理与联动控制。

image.png

智慧管廊的综合管理应用平台的框架图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