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活动 - 疫情后行业新机遇,你准备好了么?

疫情后行业新机遇,你准备好了么?

2020-3-19新闻

image.png

image.png

疫情下的工业自动化企业正在转型升级

据调查显示,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面对此次疫情所受影响较小,而那些智能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则面临着较多挑战。疫情过后,智能化转型将成为众多企业需要考虑的方向。

马学童认为,疫情过后,一方面,工业物联或成工业设备标配。未来基于人员的物理流动会进一步减少,远程维修、远程巡检、远程服务、远程调试的需求会大大增加。可以预计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的一段时间里,出于对风险的考虑,企业对远程服务的需求会持续上升。

另外,疫情期间的远程工作和协作方式对设备的在线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普及和习惯养成的契机。自动化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有了这种半强制的习惯养成和体验的机会,将大大加快设备在线普及程度。越来越多的设备会标配物联网化的产品,例如,物联网盒子、具备物联网接入能力的物联网化HMI、PLC等,从而大大减少远程出差、设备维护的频率。

马学童认为,2020年或成为设备物联网普及化元年,如同身边日常智能设备24小时保持在线一样,工业设备的智能化和在线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并且这个过程已经在进行中,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另一方面,人工替代带来设备智能化机。疫情结束,复工最难的是高度聚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攀升,近年来机器换人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疫情会则加速这一进程。由于人员隔离导致的企业复工困难给很多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让企业更愿意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和在线化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以期减少这种基于人的不确定性对产出造成的巨大冲击。



供应链转移带来国产设备出口机会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正在显现,世界各国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疫情影响之下,全球供应链正受到冲击,正所谓“中国咳嗽,全球感冒”,本次疫情无疑会加速中国产业链转移速度,同时,为中国产业出口提供一大契机。

在谈及供应链转移对于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影响时,马学童表示,一方面,国产中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印度等承接国转移,势必导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增加。因为东南亚和印度的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尚不具备全产业链的开发制造能力,国产设备性价比高、服务好等优势是这些承接国设备采购的第一选择。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自动化设备的出口应该会持续较快的发展。

另一方面,提供复杂工业品的外资企业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加速撤离中国,加上中美贸易战导致的一些出口限制,势必给国产化替代带来全新的机会。国产产品向中高端实现技术和品质的升级在未来的10年内将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必将形成自成体系且比较领先的完整产业链条,极大程度上减少对进口产品和技术的依赖。



自动化行业的购买及运维模式发生转变

“近几年我们都体会到了世界的快速变化,黑天鹅事件频发。对抗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加自身的灵活度,提高适应性。”马学童说,他认为,传统的高价购买设备,自己维护的方式将越来越多的被租赁设备、购买服务的轻量方式所取代。设备制造商致力于通过优化设备、降低能耗、提升效率,充分利用专业性提升服务,而最终用户(设备使用者)会越来越少的拥有设备,将直接按需租用设备或购买设备服务。例如,从传统的购买空压机变为购买压缩空气,从购买叉车到租用叉车,从安装工业锅炉到购买高温蒸汽,这种变化正在发生并且一定会愈演愈烈。

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企业为避免疫情期间感染传播,远程运维成为企业解决故障的“及时雨”,马学童直言,越来越多的企业设备维护将由设备制造商和专业的运维外包公司承担,同时,由于物联网的普及,运维公司不必派驻员工到客户工厂,也可以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和快速响应,设备用户在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得到了更加专业的服务。





结语

疫情终将会过去,每一次的危机和挑战都是为更美好的明天做铺垫,疫情之下,能够快速响应并积极做出改变的企业,则能抓住机遇,转危为机。

在本次访谈的最后,马学童坦言自己针对疫情下的企业所观所闻的一点感受,他说道:“固守传统,体制僵化,不愿变革的公司,机会将越来越少。这次疫情正是检验公司的一块试金石,我们能看到有想法的公司积极拥抱变化,快速适应线上工作,远程办公,而消极的公司则一片安静,被动应付,毫无对策,如同沉睡。疫情就像寒冬的一场暴风雪,摧枯拉朽。待到冬去春来,积极的公司一定会化危为机,焕发勃勃生机。正如毛泽东的那首《七言·冬云》里所描绘的那样: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